周坚深知,这是旅德华人历史上第一次集德语翻译 体采取法律维权行动,道路困难重重。华人几乎没有自己的律师队伍,仅有的几名执业律师,专业方向都不是媒体法和刑法;德国律师大多不肯接此案,不少人开口就是“德国新闻自由至上”,这起官司打不赢。 因此,周坚决心自己钻研。他肺癌 虽然没有德国律师执照,但从读完《明镜》文章后,他就开始翻阅大量相关的德国法律专著和司法案例资料,为法律维权做准备。后来,他还找到旅德刑法学博士生黄礼登协助自己。按照德国法律,2007年11月26日,是《明镜》发表辱华报道整3个月的日子,是刑事指控的最后期限。这意味着,周坚和黄礼登必须在1周之内做完3件事:起草一份严谨而规范的刑事控告书,找到愿意提出刑事控告的华人,赶在最后期限到来前把控告书寄到德国检察院。在与黄礼登共同推敲了控告《明镜》将涉及的许多关键性法律问题后,周坚于11月20日完成了长达十几页的刑事控告书,对《明镜》总编辑施蒂凡·奥斯特、《沙粒原理》的5名作者,以及其他相关责任编辑、图片编辑,提出了4项刑事指控——侮辱、谩骂与诽谤罪,谩骂信仰、宗教组织与世界观磁控溅射 团体罪,煽动民众罪,损害外国国旗和主权标志罪。控告书中还附带了民事赔偿申请,要求《明镜》提交保证书,收回和更正辱华言论,发表华人的驳斥声明,给予华人经济补偿和精神伤害赔偿。 争分夺秒写完控告书后,周坚连夜将其放到华人网站上。天亮后,他马不停蹄地赶到德国东部城市开姆尼茨,寻找《沙粒原理》配图中的5名留学生。他们是受《明镜》文章最直接伤害的中国人,也是极有力的控告人。然而,这5名留学生没有赴约。周坚得知,自从《明镜》将他们的照片配上影射他们为“间谍”的图片说明,并发表在杂志上后,他们担惊受怕,不愿和陌生人接触。 11月23日,眼看最后诉讼期限临近,周注册公司 坚又试着联系这5名留学生。当天深夜,他家的电话铃响了——是5位留学生中的一位女孩打来的!其他4位留学生,则通过网络电话,一起旁听她与周坚的这次通话。周坚耐心回答了这位女孩提出的许多问题,直到凌晨3点,女孩才在电话里主动问:“我们能见你一面,当面谈吗?”周坚立即在夜色中冲出家门,买了最早的火车票,直奔开姆尼茨。这次交谈一直持续到中午,女孩最终摆脱了心理阴影,毅然在控告书上签了名。当装有控告书的大信封被盖上邮戳时,女孩如释重负,周坚也感慨万千:“我既为她高兴又为她自豪,这标志着她终于获得勇气,开始摆脱《明镜》给她带来的不幸,重新生活。” 经过一番周折,周坚还在最后一刻联系到了被《沙粒原理》一文诬为“间谍”的一位华人教授。他毫不犹豫地参与了对《明镜》的刑事控告。11月27日,在刑事控告书如期寄给汉堡检察院的第二天,周坚将一封电子邮件发给德国各地的华人:“这个周末,我们跨过了在德华人不愿、不敢或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门槛,这办公家具是值得纪念的日子!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