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下你的心情,写下你的日记,欢迎进入18Q心情日记本!!

    管理你的留言  看什么?还不赶快申请一个属于你的留言簿
::西北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::的留言板
  最新公告
站长登陆可以发布信息;  站长请及时删除违法留言,详情点击进入;  喜讯!喜讯!!18Q论坛改版成功了啦,点击立即访问。(2024/11/23 13:17:00)
用户头像

姓名:remain
来自:219.234.81.**
主页:http://

[NO.13] 发表于:2009/11/10 21:15:20  
老师:
    晚上好!
有以下问题需要您帮助解答:

“刑天与帝争神。帝断其首,葬之常羊之山。乃以乳为目,以脐为口,操干戚而舞。”

“葬之常羊之山”中的“之”(“常”前的)字,很多翻译倾向于指代了刑天。
窃以为帝断其首后,刑天没有了首,其他还在,所以“乃以乳为目,以脐为口,操干戚而舞”
请教各位前辈。
“葬之常羊之山”中的“之”(“常”前的)字指代的是“刑天”还是“其首”。
还是两者都可以说通。
判断的依据是什么?


用户头像

姓名:匆匆过客
来自:218.79.98.1**
邮件:dfgsdfs@163.com
主页:http://www.ch-cre.cn

[NO.12] 发表于:2009/9/22 15:44:47  
上海长途搬家 
上海火车托运 
上海行李托运

上海钢琴托运
上海电器托运

用户头像

姓名:remain
来自:218.25.251.1**
主页:http://

[NO.11] 发表于:2008/10/28 15:47:54   回复于:2008/10/29 23:55:22 
老师:
    下午好!
    学生有一问题请您解答:关于"比"字当"近来"讲的读音.郭锡良先生主编<古代汉语>(语文出版社)中<祭十二郎文>将"比得软脚病,往往而剧"中的"比"解释为"近来"并注音"bì".而杨伯峻先生著<古汉语虚词>(中华书局)一书将译作"近来"时的"比"注音为"bǐ".是不是古代汉语的印刷错误?请老师在百忙中给些指点.谢谢!

版主回复:
“比”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只读bǐ,但它原先是多音字。《广韵》中有四读;《康熙字典》收录前人反切并整理为六个音;《汉语大字典》归并为三个音;而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只有bǐ(三声)一个音,但注明“旧读四声”。
传统读音里,比较、比方的“比”读上声(bǐ);并列、接近的“比”读去声(bì)。
所以两处注音都无误。古汉教材强调的是“比”字的传统读音,杨先生则立足于现代实际读音。



用户头像

姓名:remain
来自:124.115.173.2**
OICQ:点击这里给1859656发消息
邮件:remain@yeah.net
主页:http://

[NO.10] 发表于:2008/9/11 16:57:44   回复于:2008/9/13 19:47:15 
老师:
    下午好!
    最近凭兴趣浏览了一些甲骨文,发现"史""吏""使"这三个的字型似乎并无区别.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呢:他们语音相近,意义相关.
    如果是这样的话.请老师讲一下.四个字的语音和意义.
    谢谢!!

版主回复:
古文字史、事、使、吏本一字分化,后三者当由“史”分化而来,“事”、“吏”皆从“史”得声。甲骨文中“我史”、“大史”之“史”,指史官;“史人”读“使人”;“叶朕史”、“叶王史”之“史”,指事情。金文中用法差不多,“吏”字于西周金文始见,读“事”,意为服事;战国文字中亦有读“史”、“使”者,大约魏始有玺名“县吏”。“事”西周金文始见有分化。“使”字,始见于战国。



用户头像

姓名:remain
来自:124.115.173.2**
主页:http://

[NO.9] 发表于:2008/6/4 14:21:22   回复于:2008/6/6 23:57:14 
老师:
     下午好!
     有些文章在解释字的时候,采用现有的民俗现象解释,例如:家,《说文》认为是形声字,也有认为是会意字的,段玉裁先生则认为家是会意字,本来是猪住的地方,引申为人之居所.中山大学陈炜湛先生根据他在文革期间在桂西山区所见少数民族“楼下养猪、楼上住人”现象来解释“家”字,他认为段氏的解释是正确的。
    还有就是“弃”字。有先生解释甲骨文象小孩子倒立的样子: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方,为试验新生儿是否健康,往往将新生儿倒置水中,若挣扎就留下,若不反抗,则丢弃。
    不知道上面的解释是否有道理,还有就是用现有民俗来研究文字的方法是否可取。
    谢谢老师!

版主回复:
这是汉字的文化阐释问题。
文字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从文化的角度看,汉字是文化的符号。
需要注意的是,汉字的阐释必须坚持历史性的原则,文化信息的抉择关系到阐释的成败。

上面两个例子,“家”的阐释,有此一说;“弃”的阐释至少有三种以上,比较可信的就是这个“试子”说了。




用户头像

姓名:匆匆过客
来自:124.115.173.2**
主页:http://

[NO.8] 发表于:2008/6/2 22:44:07   回复于:2008/6/3 12:17:49 
汉字在简化后虽然便于我们运用,但是不可否认也失去了很多本质的东西。老师是否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缺失呢?

版主回复:
两难的问题。

从书写角度说,简化是大趋势,自古如此。从文化传承来说,现代人的简化我个人认为有遗憾之处。




用户头像

姓名:匆匆过客
来自:124.115.173.2**
主页:http://

[NO.7] 发表于:2008/6/2 22:43:51   回复于:2008/6/3 12:07:37 
郤至曰:"楚有六间,不可失也."中的''间''该理解成什么意思?
谢谢老师!

版主回复:
语出《左传》成公十六年(晋楚鄢陵之战)。

间,这里意为间隙,空子。参考P583词义分析。




用户头像

姓名:路
来自:124.115.173.2**
OICQ:点击这里给313759053发消息
邮件:duanluchen@sohu.com
主页:http://

[NO.6] 发表于:2008/6/2 22:41:54   回复于:2008/6/3 11:54:05 
老师您好!
请问“退而省其私,亦足以发,回也不愚”中的“发”是什么意思?
谢谢您!

版主回复:
语见《论语为政》。此句中的“发”,意为阐发,发挥。参考P572词义分析。



用户头像

姓名:冷阁飘灯
来自:124.115.173.2**
主页:http://

[NO.5] 发表于:2008/6/2 22:38:25   回复于:2008/6/3 11:33:08 
[size=4]敢问<<资治>>周纪威烈王文中所谓”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,辞邑而请繁缨”中”繁缨”何解,可是类似花翎等礼仪犒赏之物?[/size]

版主回复:
    这是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问题。
    仲孙于奚救孙桓子,事见《左传》成公二年,乃鞌之战前奏。原文是:“新筑人仲孙于奚救孙桓子,桓子是以免。既,卫人赏之以邑,辞,请曲县、繁缨以朝。许之。”救人有功的仲孙推辞了卫君赏赐的土地,却要求曲县和繁缨。曲县,即曲悬(县,悬,悬挂义的古今字)。古代,天子乐器四面悬挂,称“宫悬”;诸侯乐器三面悬挂,称“轩悬”或“曲悬”;大夫乐器两面悬挂,称“判悬”;士仅于东面或阶上悬挂,称“特悬”。仲孙于奚身为大夫却要求诸侯之物,乃僭越。繁缨,古代天子、诸侯所用辂马的带饰(繁是马的腹带,缨是马颈革),亦非仲孙所应有之物。但仲孙这个不合礼法的要求,卫君居然答应了。所以孔子感慨说,可惜啊,不如多给仲孙些土地呢。曲悬繁缨这样的器物以及爵位名号是不能借给人的,那是人君治民之具啊。



用户头像

姓名:尘升取典
来自:124.115.173.2**
OICQ:点击这里给8110905发消息
邮件:fruits_2319@163.com
主页:http://

[NO.4] 发表于:2008/6/2 22:17:43   回复于:2008/6/3 11:56:42 
请问一下老师,也和耶在句末时分别有什么作用?
是不是也和耶连在一起他的意思就表示疑问或反问吗?

版主回复:
简单地说,也和邪(耶)都可以放在疑问句末。区别是:
1.“邪(耶)”的疑问语气比“也”强;
2.“也”作语气词的主要作用是在判断句中帮助判断,因此,即使在疑问句尾,“也”所表示的仍然主要是肯定、判断语气:
3.“邪(耶)”还可用于反问句末。 



总计留言13条 首页 前页 下页 末页 第1页 共2页   转到第
 
Copyright © 2003-2007 版权所有 如雄工作室 18Q's book Ver 2.0
本留言簿为免费提供使用,任何留言立场与本站无关
如需订做网站或购买程序请点击这里留言